上海硅酸盐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锂-氧电池反应原理
发布时间:2023-12-21

  SEMINAR

  The State Key Lab of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 and Superfine Microstructure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硅 酸 盐 研 究 所 高 性 能 陶 瓷 和 超 微 结 构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锂-氧电池反应原理

  彭章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时间: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上午10: 00

  地点: 4号楼14楼第二会议室

  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与讨论!

  联系人:郭向欣(1032)

  报告摘要:

  锂-氧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近年来倍受关注[1]。该电池的典型结构为:金属锂负极/锂盐有机电解液/多孔碳正极。正极中的活性物质来自空气中的氧气。目前的锂-氧电池普遍表现为循环寿命有限、能量效率低下,其能量损失主要来自氧气电极反应的过电势。深入研究锂-氧电池反应原理有利于解决该电池体系中的技术难题。利用现场电化学研究方法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报告人对锂-氧电池中的氧气电极反应过程,包括基元反应、中间产物、反应位点和受限因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氧气电极反应过电势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可行方案[2-5]。

  参考文献:

  1.  P.G. Bruce, S.A. Freunberger, L.J. Hardwick and J.-M. Tarascon: Nature Mater. 11 (2012), p. 19.
  2.  Z.Q. Peng, S.A. Freunberger, Y.H. Chen and P.G. Bruce: Science 337 (2012), p. 563.
  3.  Z.Q. Peng et al.: Angew. Chem. Int. Edit. 50 (2011), p. 6351.
  4.  Z.Q. Peng, Y.H. Chen, P.G. Bruce and Y. Xu: Angew. Chem. Int. Edit. 54 (2015), p. 8165.
  5.  J.W. Wang, Y.L. Zhang, L.M. Guo, E.K.Wang, L.M. Guo and Z.Q.Peng: Angew. Chem. Int. Edit. 55 (2016), p5201.

  报告人简介:

  彭章泉,长春应化所研究员。1997年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0年7月和2003年12月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分别获分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4月至2006年1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做洪堡研究员(激光化学),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自由基电化学),2007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英国圣安德鲁大学做研究助理(锂-氧电池),2012年4月起被聘为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 基础电化学,(2) 现场光/质谱电化学, (3) 锂-离子/锂-氧电池。

  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 Nat. Mater., Nat. Chem.,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Nano Lett.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期刊引用超过2000次。应邀撰写书籍章节一章。2004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03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八完成人)。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