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动态
中国化工报报道“站在先进材料研发前沿”-访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12-21

近日,中国化工、石油和石化领域的权威日报-《中国化工报》报道了站在先进材料研发前沿-访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篇新闻报道,新闻链接及全文如下:  http://www.ccin.com.cn/news/view.asp?id=14941

站在先进材料研发前沿
——访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顾定槐|日期:2007-3-12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采访。该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近年来科研实力快速增强,成为从事基础研究、高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的综合性研究所,其中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该所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研发团队实力雄厚

   据介绍,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是当前材料科学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工作积累,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以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领军、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具有国际学术水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队伍。

   记者随着年轻的实验室副主任张国军博士和主任助理步文博博士来到科研大楼,一进入办公区,便看到走廊两侧张贴的人物照片及实验室取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介绍。步文博指着严东生、郭景坤、江东亮的大幅照片说,工作在实验室的这些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以及40多位科研人员,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取得了不菲的创新成果。
 
   
在国际上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是衡量科研院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成果栏上记者注意到:该实验室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305篇,其中294篇被SCI收录,15%的论文SCI影响因子在6.03.0之间,受到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扫描电声显微镜国际领先

   当记者来到恒温室时,看到一台特殊的“扫描电声显微镜”,科研人员正在用其检测并与电脑配套绘制一幅幅材料结构图。

   步文博介绍说,在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功能器件等领域的研究中,离不开包括新型显微镜在内的“工具”的支持。这种扫描电声显微镜是该实验室经多年攻关,在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这是国内外至今惟一实现商品化的电声显微镜,其总体技术指标和功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外发明专利,并获得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目前电声显微镜及其相关器件和材料,不仅在国内有关大学、研究所和工业部门获得应用,还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步文博说,从去年开始,实验室又在电声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探针声成像技术,为微米、纳米材料和器件的无损分析做出重要贡献。

   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来到“新型结构介孔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催化作用”课题组工作室,记者看到一名科研人员正在做介孔材料药物靶向传输应用试验。

   实验室副主任张国军介绍说,这是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介孔主客体复合材料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药物储藏与控制释放、药物靶向传输载体材料等研究中,课题组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该研究项目荣获由500多名院士投票评选的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最近课题组利用介孔空心球的空心核与介孔壳的贯穿孔道,以及聚电解质具有环境响应的特点,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使包裹在介孔空心球外层的聚电解质,对pH值或离子强度等条件产生结构性能的响应,实现对介孔孔道的封堵与开放,从而起到药物控制释放的“开关”作用,为该成果在药物及其他控制释放领域的实际应用做准备。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见到了实验室主任施剑林研究员。施剑林表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当前实验室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但又充满挑战。今年实验室又将承担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我们将继续拼搏,提高创新能力,保持并强化在高性能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为我国材料科学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做出新贡献”。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