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中心开展第十四期学术讲坛

发布时间: 2017-06-11 14:07 | 【 【打印】【关闭】

   5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了第十四期人工晶体学术讲坛,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潘世烈研究员、同济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占山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曹红梅,所长助理、科技发展部部长闫继娜出席会议所内外80多名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施尔畏研究员主持。 

   施尔畏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两位报告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并期望通过本次学术报告,能让大家在材料的研究、应用等方面获得启发,开拓视野。 

   潘世烈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型光电功能晶体研究的报告。他简单介绍了非线性光学晶体在激光领域的应用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包括建立非线性光学材料基因数据库、AIM原子切割工具研发以及相关机理研究的分析方法等,着重介绍了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以及深紫外双折射晶体三个方面的新材料研发的进展情况。他还展望了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应该着重于探索晶体生长工艺、生长大尺寸单晶以及应用推广。 

   王占山教授作了题为“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研制技术研究”的报告。他从研究背景、面向缺陷控制的全流程定量化制备体系、微结构缺陷的损伤机理以及控制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研制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研制的意义,结合实际案例着重讲解了面向缺陷控制的全流程定量化制备体系所采用的新方法、新理念,并详细分析了微结构缺陷的损伤机理以及控制方法。他表示将继续发展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技术,实现在光学、力学上的拓展、波长、脉宽、时间上的拓展以及材料上的拓展。此外,他还分享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历和经验。 

   报告会中,与会人员与报告人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施尔畏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潘世烈研究员作报告

王占山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