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368期东方科技论坛 “先进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 研讨会在上海分院举办召开。上海硅酸盐所吴成铁研究员、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朱美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高绍荣,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副局长沈毅,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高召兵,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书记王东,来自上级单位、兄弟院所的领导以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界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吴成铁研究员主持。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章文峻首先介绍了东方科技论坛的发展历程,高召兵、王东分别为论坛致辞。高召兵表示,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热点,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在此次论坛中通过思想碰撞,以多学科交叉之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跨越式转化。王东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肩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战略使命,此次论坛的各承办单位在生物材料和器官再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期望与会专家加强协同交叉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报告环节由朱美芳院士主持。刘昌胜院士作了题为“组织再生材料的血管化效应”的大会报告,介绍了血管化在组织再生与器官再造中的重要意义。高绍荣院士作了题为“胚胎与基于新型多能干细胞的类胚胎发育研究”的大会报告,围绕早期胚胎发育和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调控机制展开。
邀请报告分为“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的交叉融合”“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的新前沿”和“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的临床与转化”三个议题进行,分别由同济大学教授王启刚、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海南医科大学副校长邹卫国、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杨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东主持。吴成铁、浙江大学教授欧阳宏伟、苏州大学教授李斌、南开大学教授赵强、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惠利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秋潭、苏州医工所研究员马楠、陆军军医大学教授朱楚洪、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蒋青、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苏佳灿、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建熙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解慧琪等12位专家代表围绕三个议题,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工作和思考。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从微观的分子细胞到宏观的大体积器官再造,从血管神经的长入到多组织器官的协同作用,从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到先进技术和器件的开发,全方位分析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生物材料和器官再造的快速发展建言献策。与会专家认为,领域内研究要以人民健康需求为目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重大任务引导,进一步进行医工交叉、多学科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生物材料和器官制造的跨越发展,为重大科学、技术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沈毅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点评。他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为生物材料和器官再造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与会专家通过交流研讨、思想碰撞,为进一步的交叉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切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开展有目标导向的、建制化的研究,是攻克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领域科技制高点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如何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也是下一步的研究课题之一。
吴成铁与惠利健分别作总结讲话。此次东方科技论坛提供了高水平平台,让生物材料、干细胞、类器官、医疗机构以及产业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临床转化的全链条进行了深入研讨,为系统布局和资源整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章文峻介绍论坛背景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高召兵致辞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东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教授作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作大会报告
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专家学者讨论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副局长沈毅作点评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研究员作总结讲话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