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胡耀武,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教授丁见祥,分别于6月13日和7月25日到上海硅酸盐所进行学术报告交流。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长、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李伟东致欢迎辞,来自上海硅酸盐所、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等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交流。学术报告会由上海硅酸盐所古陶瓷课题组组长鲁晓珂主持。
胡耀武作了题为“科技考古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科技考古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等典型研究案例阐述了科技考古研究范式的转变过程。他表示,我国科技考古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和挑战,科技考古需要紧密联系考古学问题,通过“透物见人”,充分发挥科技研究在古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等考古价值阐释方面的作用。
丁见祥作了题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生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他以早期基础、初步发展、最新进展为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水下考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详细呈现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并对近年来南海一号、南澳一号、长江口二号、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等重要沉船考古工作实践和学术进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最后展望了国内外水下考古学发展趋势。
两场报告会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加深了对科技考古和水下考古研究工作的理解,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并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了研讨。
胡耀武教授作报告
丁见祥教授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