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老派出去留学的学生基本都回来了(杨建华)

发布时间:2018-02-10

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  杨建华  

  我是严先生的学生,作为秘书在严先生身边工作了20几年。我给严先生做秘书的时候,他已经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了,但是他还是挺忙的。而对我来说,在他身边工作和学习更是受益匪浅。一是对外交流。中科院有很多外事活动,感触最深的就是严先生的英文很好。我一开始当秘书就担心自己的英文不好。他总会耐心地把稿子写好,然后读一遍给我听,地道的美式发音令人印象深刻。二是社会活动,他非常有前瞻性。当时他组织了三十多位院士专家,率先提出并开展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调研活动。在那个时候,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学者很少。在那次研讨会上播放了太湖区域的污染卫星照片,引起了上海市领导和江浙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他离开领导岗位后回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了国内首个无机材料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严东生先生作为我国材料学界的领导者,在当时学术界对纳米材料与科学还缺乏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率先提出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大趋势,促成了国家在纳米领域的关注与投入,使“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成为当时启动的国家“攀登计划”第一批项目之一。 

  严先生非常关心学生。就在严先生追悼会的晚上,我们很多严先生的学生还在微信群内讨论,大家统计之后发现,严先生派出去的学生,基本上都回来了(个别因为婚姻或者家庭的原因的除外)。为什么严先生的学生都会回来?我觉得这跟严先生的个人魅力和教诲是分不开的。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出国之前是硕士,所以很想借这个机会读一个博士学位,但当时研究所很多人都出国了,骨干人才缺失。严先生就委婉地对我说,国内非常需要研究人员,你回来吧。如果你觉得需要读一个博士学位,就直接在我身边做博士研究生吧。那个时候,严先生已经基本不招学生了。他不仅考虑到研究所的发展,还能为身边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考虑,我很感动,义无反顾地回来了。在做博士论文期间,我一有问题就可以直接跟他提,只要他有空就在边上看,他有时候没空就带回家,第二天我发现他把我的标点符号,分号、逗号、英文的大小写错误他都改过来,让我非常惊讶,从此也养成了良好的科研和写作习惯,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在严先生身边生活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严先生的生活非常朴实和节俭。但是他出门,或者跟人谈话一定要穿着非常整齐,他常说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去探访他时,我就注意到他每次都穿戴整齐,按理说见自己的学生没有必要太讲究,但是他从不忽视。他没有什么名牌衣服。20年前,有人到所里推销卖衬衫,好的的名牌衬衫,当时要五六十块钱一件,很多人都买了。问严老要不要,他却只买十几块钱一件的衬衫。然而,1996年,他一下子捐出了二十几万积蓄,设立了奖学金,用来资助我们研究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一位同学回忆说,他当时拿到了3000块奖学金,为家里解决了一大笔生活学习的费用,感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他对生活热情,生活是非常圆满的。他和夫人孙璧媃先生的感情非常好。我当时跟随他在北京工作时,他跟我说,你就不要住在外面了,就住在我家里。他家里是两室一厅,他们夫妇住一间,我住另外一间,对我非常关照。严先生夫妇非常随和,有时候孙先生不在家,他让我弄点西红柿、买点饺子就吃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北京住时,孙先生会专门给我们做一些菜,并把菜谱写在一本本子上,告诉我们中饭烧什么、晚饭烧什么。严先生和夫人孙先生经常挽手在小区散步,他总是搀扶着孙先生上下台阶。俩人互相理解,相濡以沫。所以我也常和我夫人提到,严先生不仅在事业上,而且在家庭生活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严先生参加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2005523日) 

博士论文答辩后合影(20055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