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ARP
首页 简介 管理部门 科研部门 支撑部门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普 信息公开 OA系统
科技信息
研究人员开发3D打印玻璃微...
科研人员设计出新型光动力...
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框架...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分子材料
西安交通大学:在宽温域内...
65%!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
美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正式...
斯坦福名教授发论文回应质...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要里程碑...
太阳能转换和储存的光增强...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了为二氧...
新催化剂将CO2转化汽油效...
电解水材料设计研究取得进展
研究团队发现铁硅化合物可...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信息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体内监测柔性传感器
发布时间: 2022-07-11 16:30 | 【 【打印】【关闭】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但在动物体内监测神经递质等生物化学信号仍存在很多技术难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柔性传感器,可对大脑与肠道的神经递质进行实时监测,相关成果在《Nature》发表,论文的标题为:A tissue-like neurotransmitter sensor for the brain and gut。 

  研究团队构建了基于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延展性的柔性电化学传感器,并命名为NeuroString(神经弦),可以利用该装置实时监测大脑和肠道内的多种神经递质。研究人员通过喂食巧克力,观察大脑和肠道神经递质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NeuroString检测到小鼠在摄入巧克力数秒之后儿茶酚胺迅速在脑中释放,结肠内5-羟色胺在30分钟后增加,与食物消化运送规律一致。经过多次实验表明NeuroString可以准确地检测神经递质信号超过16周,表现出可靠的稳定性。

  该研究不仅有望实现体内柔软器官的生物分子传感,也为动物体内化学信号和电生理信号的研究提供了新启示。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615-2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文章来源:科技部合作司

  文章链接:https://www.most.gov.cn/gnwkjdt/202206/t20220624_181288.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长宁园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编:200050
嘉定园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电话:86-21-69906002 传真:86-21-69906700 邮编: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