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中试基地举办“核物理研究进展及闪烁晶体谱仪在其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 2021-10-06 20:09 | 【 【打印】【关闭】

  9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举办“核物理研究进展及闪烁晶体谱仪在其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会,北京师范大学苏俊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金仕纶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卢飞副研究员应邀作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任国浩研究员、武安华研究员,以及相关课题组二十余名科研人员和所内外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中试基地先进辐射探测晶体与器件组副组长陈俊锋副研究员主持。 

  苏俊教授作题为“全能γ谱仪及其在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硅酸盐所联合研制的BGO全能量γ谱仪,及其在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JUNA)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新一代BGO全能量γ谱仪的设计和进展。JUNA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低本底条件和束流强度世界领先,BGO全能量γ谱仪被用于25Mg(p,γ)26Al19F(p,γ)20Ne19F(p,αγ)16O12C(α,γ)16O四个关键核天体物理反应的研究,助力JUNA取得了中国深地核天体物理首批重要研究成果。 

  金仕纶副研究员作题为“超新星爆发中的核反应增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与密西根州立大学Hendrik Schatz教授于2020年发表在Nature正刊上研究结果。该研究将增强的3α反应植入丰质子环境的核坍缩超新星爆发中微子驱动风场景,发现νp(中微子-质子)核合成过程被强烈的抑制,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认知。νp过程是此前唯一可以解释宇宙中92,94Mo96,98Ru来源的核合成模型,由于3α反应的增强产生了更多的12C,继而生成更多的核合成中子,使得平均每个种子获得的核子数目降低,总体上抑制了合成的强度,从而使得92,94Mo96,98Ru无法生成。 

  卢飞副研究员作题为“奥斯陆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的介绍”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奥斯陆(Oslo)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设计思路与实施。Oslo实验方法能测量原子核在核子分离能以下的准连续态的核能级密度和伽马强度函数,进而间接得到n, γ)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反应率。近来,其衍生分支β-Oslo方法更是将测量核推进到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对这些核高激发态的性质及中子吸收截面的实验测量,对核天体元素核合成及新型核技术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介绍了采用近立体角能量加和BGO探测器阵列,在兰州束流装置RIBLL1放射性束终端进行60Fen,γ)的β-Oslo实验,即61Mnβ衰变实验的计划。 

  会上,来访专家和与会人员还共同参观了先进辐射探测晶体与器件组实验室,并进行了现场交流,探讨了多方参与的BGO晶体阵列合作组工作推进计划。 

 

研讨会现场 苏俊教授作报告

 

金仕纶副研究员作报告 卢飞副研究员作报告 

实验室参观交流 

【供稿:中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