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ARP
首页 简介 管理部门 科研部门 支撑部门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普 信息公开 OA系统
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在超快钠存储...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过渡金属...
《计算材料学(英文)》和...
上海硅酸盐所牵头2项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牵头1项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准一维层...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人...
上海硅酸盐所在3D打印碳化...
上海硅酸盐所牵头2项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无容器...
上海硅酸盐所在氧化锆透明...
上海硅酸盐所牵头2项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牵头2项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在含氧阴离子...
上海硅酸盐所钛酸钡基铁电...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在二维纳米材料水解制氢抗炎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 2022-07-19 09:29 | 【 【打印】【关闭】

  氢气 (H2)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气体,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高组织渗透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氧化剂。然而,目前仍缺乏用于炎症性疾病治疗的便捷、高效的制氢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带领的团队发现硅-氢键修饰的硅纳米片展现出一种高效水解制氢的特性,无需任何外界能量输入,在生理条件下即可释放治疗性气体氢气,对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项工作首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只需加水”的便捷气体治疗策略,同时利用理论计算揭示了二维氢硅纳米片的本征产氢机制,为纳米材料介导的 H2 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式。相关研究成果以“Water-enabled H2 generation from hydrogenated silicon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anti-inflammation”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2, DOI: 10.1021/jacs.2c04412),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游燕玲,同济大学博士后祝雅璇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施剑林研究员和林翰副研究员。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方便的“只需加水”的氢气生产方法。该方法基于超薄的二维氢硅烯纳米片,这种纳米片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的Si-H键,突破了传统的硅-水反应动力学势垒。此外,该研究通过DFT计算揭示了二维纳米片增强 H2 释放的内在机制。氢硅烯表面大量的H原子可以作为活性反应位点,优化Si-H2O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氢硅烯作为注射剂、搽剂都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转换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重点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启明星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2c04412

二维氢硅烯纳米片水解制氢抗炎示意图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长宁园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编:200050
嘉定园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电话:86-21-69906002 传真:86-21-69906700 邮编: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