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在浮区法生长Ce:GGAG闪烁晶体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 2023-01-16 16:00 | 【 【打印】【关闭】

  闪烁材料作为光学和能量转换材料,在高能射线探测和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一直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的新型闪烁体,其中,(Ce, Gd)3(Ga, Al)5O12(以下简称Ce:GGA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新一代X射线CT探测用候选材料之一,在晶体生长、透明陶瓷制备以及组分调控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Ce:GGAGGa/Al比的变化可调节禁带宽度,进而影响发光离子的能级位置,实现光谱和发光效率的调控;组分筛选的研究表明,在Ga/Al比为3/2 - 2/3的范围内,闪烁性能最佳。但随着Ga/Al比的降低,晶体生长的难度增加,研究认为是由于随着Ga/Al比的降低,Gd3(Al, Ga)5O12熔体非一致熔融倾向增加,至Gd3Al5O12时,完全非一致熔融,从而导致晶体生长困难。 

  基于上述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石云副研究员等人开展了低Ga含量Ce:GGAGGa/Al比为2/3)的光浮区法 (optical floating zone methodOFZ) 晶体生长和闪烁性能研究。与传统的提拉法(CZ)法和微下拉法(m - PD)法相比,光浮区法在晶体生长过程不需要坩埚,几乎不会在生长过程中引入杂质,可以生长高熔点的晶体。生长速度与其他单晶生长方法相比较快,提高了晶体生长效率且晶体生长质量较高,在新材料研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研究人员成功生长了一系列不同Ce3+掺杂浓度的(Ce,Gd)3Ga2Al3O12晶体,通过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引入氧气氛,压力和低熔点助熔剂的方法,进一步克服了Ce:GGAG非一致熔融倾向和Ga2O3的分解挥发问题,实现了熔区的稳定生长,使材料在闪烁光产额、衰减时间和快分量比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富氧环境下生长的Ce:GGAG晶体表现出较快衰减时间和较高的快组分比(80 ns / 80%; 257 ns / 20%)gamma射线(137Cs662 keV)激发下的闪烁光产额最高可达38, 847 pho/MeV @ 0.75 ms; 在闪烁衰减时间方面,明显优于m-PD法生长的同组分单晶(221 ns / 100%) 

  该工作还观察到较宽的Ce4+相关的吸光谱,这类似于Mg2+GGAG中的共掺杂效应,而OFZ法得到的Ce:GGAG晶体相比Ce, Mg:GGAG晶体具有更高的光产额,后者的光产额报道为 (25,000 - 27,000 pho/MeV), 这一结果为探讨Mg2+Ce4+Ce3+在闪烁发光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该工作揭示了光浮区法用于探索新型高性能闪烁晶体的可行性,为闪烁晶体的快速制备和组分性能筛选提供了新型高效的技术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晶体生长参数,将有望继续优化晶体的闪烁性能,并将在其他新型闪烁材料的探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结果分别发表在晶体材料类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CrystEngComm以及开放获取类期刊Materials上,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硅酸盐所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武彤,通讯作者为上海硅酸盐所石云副研究员和华中师范大学黄新堂教授。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62175249)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Crystal growth & Design: https://doi.org/10.1021/acs.cgd.1c00779 

  CrystEngComm: https://doi.org/10.1039/D1CE01617B 

  Materials: https://doi.org/10.3390/ma15062044

浮区法(Floating Zone Method, 简称FZ法)生长晶体示意图

光浮区法Ce:GGAG晶体生长中的熔区实时照片(a - c); 移行助剂法熔区稳定照片(d)

光浮区法生长的0.2 - 0.8 at. % Ce:GGAG晶体 (双面抛光1.0 mm) 

光浮区法生长的1 - 66 at. % Tb共掺的Ce:GGAG晶体

光浮区法生长的0.2 - 0.8 at. % Ce:GGAG晶体的荧光和闪烁性能。(a) 450 nm激发下陶瓷的荧光光谱;(b) 450 nm激发下晶体的荧光光谱;(c) 晶体和陶瓷的荧光强度随浓度变化的规律;(d) 晶体的归一化荧光光谱;(e) gamma射线(137Cs,662 keV)激发下的脉冲高度谱(f) gamma射线(137Cs,662 keV)激发下的闪烁衰减时间